台湾花莲堰塞湖酿惨重灾情 民进党当局及政客表现引发舆论痛批-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28 20:31:14
来源:新华网

台湾花莲堰塞湖酿惨重灾情 民进党当局及政客表现引发舆论痛批

字体:

  新华社台北9月28日电 题:台湾花莲堰塞湖酿惨重灾情 民进党当局及政客表现引发舆论痛批

  新华社记者

  近日,台风“桦加沙”带来的强降雨致台湾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已造成17人死亡、7人失联及83人受伤。在严重灾情面前,民进党当局和绿营政客不思全力救灾,反而大搞推诿卸责、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持续引发岛内舆论痛批。

  2025年7月,受强台风“韦帕”外围环流影响,花莲县万荣乡上游林地发生大规模崩塌,土石阻塞河道而形成一座坝体高度约200米、体积约2亿立方米的堰塞湖。这座堰塞湖位于马太鞍溪上游,属高风险地带。8月台风“杨柳”扫过台湾期间,下游7个村落收到预先准备疏散的警示。然而,当时未发生溢流,仅维持监测状态。9月,台风“桦加沙”再次逼近台湾东部,带来连日暴雨。9月22日,花莲县政府针对下游光复乡、凤林镇等地住户启动疏散行动。

  灾情发生后,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指控国民党执掌的花莲县政府部署民众撤离行动“有瑕疵”,称当局“早有警示”,指责县政府“怠慢失职”。花莲县政府强调基层全力救灾,批评当局“甩锅”与带风向。有一线救灾人员则在社交媒体发文直言卓荣泰的说法让人“心冷到想离开台湾”,痛批直到21日晚才接到1天内要撤离8000人的通知。

  花莲县政府在台糖光复糖厂区设救灾指挥所,台当局灾害应变中心也在糖厂设救灾协调所,仅相距约300米。据岛内媒体报道,基层救灾人员忍不住感叹,当局和县政府“何时能齐心救灾”?

  台湾媒体还报道,民进党内部社交媒体群组在灾后的对话截图近日被曝光,民进党籍民意代表王定宇在发言中建议党政团队通过第三方释出“具杀伤力”的消息,以利“友军”和民进党籍民代、政务人员“接着反击”。岛内舆论痛批民进党当局和绿营政客眼中全无救灾,只有斗争、卸责。

  “一场灾难,看在民进党眼里,难道都变成了‘机会’?”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指出,灾难当前,马太鞍溪堰塞湖危机未解。再怎么看,眼下都不是政治文宣战及口水战的时机。在理当齐心救灾之际,民进党却接连上演串连推诿的丑戏,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如果党同伐异的政治文化不改,赖清德的“社会防卫韧性”只是笑话。

  灾后,有媒体曝光花莲县政府在堰塞湖7月形成后就不断求援,民进党当局却称“无立即溃堤危险”,未予处置,此事有当时协调会议的记录为证,但绿营仍不断攻击花莲县政府“不作为”。

  灾害无情,民进党当局的冷漠更让灾区民众寒心。赖清德25日前往花莲“勘灾”,有灾民当面陈情说孩子外出工作、丈夫身体不好,希望帮助清理家园,得到的回答竟是一句“好像每一家的老公身体都不好”,引发岛内舆论痛批“缺乏同理心”“不知民间疾苦”。

  岛内社交媒体针对此次花莲灾情发起了一项网络投票,高达八成的网友认为民进党当局该对此负最大责任。

  台湾水利专家李鸿源近日受访表示,政党政治对立让灾民受到不必要伤害,呼吁停止口水战,全力投入救灾工作。岛内一位大学教授投书媒体直言,天灾无法避免,但灾难现场不应成为政治剧场。以灾区灾民需求为首务,言行一致,才是赖清德作为当局领导人应有的态度。

  与政治卸责、攻讦、作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民间自发的救援行动给灾区民众带来的温暖。连日来,开往花莲的火车几乎班班客满,来自台湾各地的民众自备铲子等工具前往灾区协助救灾,被舆论亲切称为“铲子军”。他们在灾民家里帮忙清理淤泥,照顾老弱灾民,在30多摄氏度高温下从早到晚挥汗工作,成为这次花莲救灾中“最美的风景”。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