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走笔丨“沙漠姑娘”-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07 10:00:4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走笔丨“沙漠姑娘”

字体:

  今年,我到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人民楷模”王有德,听他讲自己坚持40年防沙治沙的故事,见识了荒漠中拔地而起的“绿色长城”。

  我们驶入白芨滩已值10月中旬,但这里依然是林海茫茫,碧波荡漾。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青绿绵延不绝。绿意包围中的一处湖面澄澈如镜,天地共享一色。

  很难想象,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沙漠。

  “是怎样的一股神奇力量,使浩瀚的生命海洋淹没了贫瘠的沙漠荒滩?”我不禁询问。

  71岁的王有德步伐矫健,他望着路两边的树,回忆起变沙漠为绿洲的岁月。“都说天下黄河富宁夏,可沙漠侵蚀着这里的黄河,侵蚀着万顷良田,多少村民被迫迁徙。我是把自己当成战士的,沙漠就是我的敌人,我要保卫黄河、保卫人民、保卫国土,打退沙漠!”王有德自1985年担任白芨滩林场副场长,虽已退休多年,但讲起防沙治沙依然激动不已。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20世纪50年代,白芨滩的村庄屋舍、农田沟渠被沙漠步步紧逼,沙漠距离黄河最近处只有5公里,距离宁夏首府银川市最近处只有10公里。

  “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能把沙漠变绿洲,离不开王有德和林场职工们顶着风沙在沙丘上扎草方格的刚强,为了在春季抢植沙生灌木而吃在沙区、睡在野外的决心,风沙摧毁多少树苗就再补种多少树苗的定力……

  在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有德在治沙一线扎草方格(2013年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王有德带领林场职工和当地群众累计完成治沙造林68万亩,控制流沙面积近百万亩,构筑起一段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的“绿色长城”,有效遏制了毛乌素沙地扩张,保护了塞上江南。

  要维持当前的生态环境,是否要以牺牲发展为代价?

  “正是有了生态屏障的保护,我们才得以发展沙区的特色林果、特色种植和生态养殖,老百姓兜里才会有越来越多的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着,王有德在一片枣林前停下了脚步。他向这里看管的工人要来梯子,利索地爬上去摘枣子。红艳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藏在绿叶下,甚是好看。

  “这是我们的市树,灵武长枣。”摘了满满一把长枣,他突然拿起其中一颗塞进我嘴里,“北京来的小伙子,尝尝。大家来了白芨滩,就想吃这里的枣。你们品尝到了它的甘甜,又怎会不珍惜自然的馈赠?这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就都有了。”

  长枣果肉很厚,脆甜多汁。王有德畅谈时,风吹枣林沙沙作响,鸟鸣声清脆划过耳畔,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太阳平等温暖着每一个生灵,我沉浸在一首跨越物种的赋格乐曲里……

  此时,《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我脑海中萦绕。中国古人的智慧跨越时空,与今人的生态文明实践交相辉映。不同于陷入人类掠夺自然—自然惩罚人类的恶性循环,王有德和林场职工们选择了天人合一的和合共生之道。

  吃完枣子,我们跟随王有德徒步走进了沙漠腹地。一丛丛灌木在微风中摇曳,同事蹲下来,指着沙地表面苔藓样的东西兴奋地告诉我,这里已形成生物土壤结皮,是治沙成功的标志。“你知道自然形成结皮要多久吗?至少得十年!”

  而在干旱缺水的沙漠,要形成结皮,首先需要耐旱的沙生灌木“打先锋”,撑起“保护伞”。

  “这就是花棒,它抗风沙效果可好了,也不怕降水少,因为根扎得深。它向上长一米,根就向下扎十米。看一个植物生命力强不强,不能只看它长多高,还要看它根扎得多深。”王有德指着一棵与人齐高,枝条细长,绽放着细小紫红花朵的树说,治沙人把花棒称作“沙漠姑娘”,“每次到这里,我都很留恋,舍不得离开,忍不住多看它一眼”。

  治沙人,也把自己的根扎在了荒漠里,活成了守护自然的卫士。

  我端详着眼前的“沙漠姑娘”,虽然不够丰茂,但又何其伟大。没有羡慕广袤的平原,享受一望无际的沃土;也未依恋温柔的江南水乡,与群芳争艳。不惧环境恶劣,不怕无人知晓,深深扎根在防沙治沙的最前线,在枝头舒展娇艳的花朵,与王有德他们一起向沙漠开战,捍卫着我们共同的家园。

  即使面对暴风骤雨,“沙漠姑娘”也未折腰,而是迎风把种子播撒在沙漠里,狂沙吹尽后,又长出更多新芽。

  大地以毁灭考验它,它就回敬以新生。

  王有德说:“我们是把一草一木都当自己孩子一样珍爱的。人在沙漠里站一天就受不了了,它们却能一直站在这里,为生态做的贡献比人还大呢。”看来,世界不只属于人类,地球也不只因我们而精彩。

  草木无言,却染绿了神州大地。

  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心念一草一木,那么“绿色长城”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已是金秋,“沙漠姑娘”枝头结满了种子,王有德摘了一些,弯下腰来,用手指扒开沙土,将种子就地埋了进去。

  王有德种下的不只是花棒,而是万千生灵未来的家。

  要离开白芨滩了,我望向远处密密麻麻新扎制的草方格。它们像天网,笼罩万千黄沙;遥望却也似稻田般,迸发生机与希望。

  风再起时,流沙无影,只闻草木起舞声。(吴天麟)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