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通道宽敞了,环境也整洁多了,我们很满意!”“问题整改后,邻里之间再没吵过架。”近日,位于重庆忠县忠州街道香怡社区的小广场上,20多位居民围坐一圈,热烈讨论着小区一楼业主占道经营问题的整改成效。一旁的法治观察员彭秀英认真倾听大家的反馈,不时低头记录。这场看似寻常的居民议事场景,是忠县“法治之眼”工作机制在基层运行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忠县积极探索基层法治建设新路径,通过设立法治观测点、聘任法治观察员并引导其参与法治督察,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法治之眼”工作体系。这套机制如同为基层社会治理装上了敏锐的“传感器”和高效的“处理器”,不仅有助于强化社会监督力量,更促进了法治观察与法治督察的深度融合,为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注入新动能。
“决不能让欺凌行为在校园出现,必须把这种苗头压下去!”今年初,复兴司法所工作人员在一次走访中察觉到某校存在校园欺凌的苗头性问题。作为全县12个基层法治观测点之一的复兴司法所通过“法治之眼”机制,迅速向主管部门提交了一条“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建议”。这条建议很快引起上级机关重视,并直接促成县教委与县公安局联合出台《校园霸凌处置指引》,明确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的“三早”机制核心,并建立起公安、教育、司法三方联动的快速响应平台。以此为基础,县教委联合县公安局、县司法局,进一步优化配置了全县89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队伍,为校园安全加固了法治防线。
法治观察员是“法治之眼”机制在基层最活跃的“细胞”。目前,忠县从不同领域聘请了12名法治观察员,他们如同一个个流动的“法治探头”,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以其独特的“群众视角”和专业判断,捕捉着法治实践中的真问题、新情况。
今年2月,社区法治观察员黄红云注意到,部分宾馆、旅馆存在旅客身份信息登记不规范、不严格的隐患。她随即将这一线索通过“渝法督”法治管理系统进行上报。县公安局收到线索后,组织力量对全县住宿行业开展了一次系统性排查整治,对发现的违规行为依法予以警告,对屡教不改者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辅以宣传教育,切实增强了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法律意识。截至目前,像这样通过法治观察员发现的民生问题线索,忠县已处理了11条,内容涉及宾馆登记管理漏洞、违规电动车运营等多个方面。
如果说分布在基层的观测点和观察员是发现问题的“前沿哨”,那么法治督察则是驱动问题真解决、解决好的“推进器”。忠县将法治督察深度嵌入“法治之眼”机制,形成了“观测点广泛收集、观察员精准传递、督察力量强力驱动”的多层次监督闭环。
今年7月,一场覆盖全县的法治“体检”拉开帷幕。忠县县委依法治县办公室组建了6个专项督察组,深入29个乡镇(街道)、31个县级机关单位及部分村(社区),对全面依法治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督察。
督察不是“走过场”。针对发现的问题,当地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并严格执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全程跟踪问效。截至目前,此次督察涉及的10个具体问题均已整改到位。(记者 周闻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