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干商州枳壳入选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后,我们的订单量同比激增三成,产品畅销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地。”江西省新干县荷浦乡巷口村药材加工厂负责人刘干文指着满仓货物说,在新干,枳壳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刘干文所说的商州枳壳,是江西新干县的道地中药材。商州枳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种植历史,素有“一片枳壳一片金”的说法。在当地,商州枳壳种植一直是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新干商州枳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数据显示,目前新干县商州枳壳种植总面积达4.7万亩,年产量超2000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00万元。新干商州枳壳实现了从传统药材到“黄金产业”的华丽蜕变。
新干商州枳壳种植也曾面临发展困境,一些农户“不敢种、不会种、不增收”。2023年,新干县出台商州枳壳产业扶持办法,精准破解农户种植困境:向集中连片10亩以上基地免费提供优质种苗,50亩以上给予年度奖补,套种模式还可获得特色补贴;每年8000万元产业资金如及时雨般投向种苗培育、技术培训等环节,带动320余户农户新建规模化基地……一系列组合拳,让千年枳壳焕发新生。
走进大洋洲镇枳壳基地,种植户陈建军站在田埂上,指尖轻点手机屏幕,土壤墒情、空气湿度等数据实时跃动。“过去我们浇水全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他指着智能灌溉系统介绍,新技术让浇水效率提升5倍,每亩节水30%,改变了“看天吃饭”的种植模式。
这一转变得益于科技的深度介入。新干县科技局联合江西省林科院组建的中药材科技特派团,将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神政桥乡种植户朱爱根在科技特派团指导下,采用“上层枳壳长效益、下层药材稳增收”的立体种植模式,在百余亩枳壳林间套种黄精,每亩年增收达8000元。
如今,新干县已构建起“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枳壳全产业链。除了传统加工,枳壳酱、黄精养生茶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以枳壳幼果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也在悄然走红,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我们一天就卖出300多瓶枳壳酱。”沂江乡农民孙春祥说,她通过直播枳壳酱制作过程,吸引了不少年轻顾客,每年可销售枳壳酱3000多瓶。
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到以套种模式拓宽收益路径,再到撑起6000万元全产业链年产值,千年枳壳不仅串起农户的“钱袋子”,更铺就了新干县乡村振兴的“康庄路”。(记者 孙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