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走笔丨在狂欢中缅怀故人-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28 08:04:3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走笔丨在狂欢中缅怀故人

字体:

  深秋的墨西哥高原,天空澄澈如洗。当北半球的很多地方在萧瑟秋风中感怀万物凋零时,海拔两千多米的墨西哥城,却正被一片极致浓烈、绚烂到近乎忘情的色彩所点燃。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庆典,而是一次整个城市与死亡展开的盛大共舞——这便是墨西哥城的亡灵节游行。

  11月1日午后,我们来到墨西哥城的中心、游行的终点——宪法广场,开始了漫长但绝不枯燥的等待。广场上铺有庞大的万寿菊花田,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太阳般温暖的金黄色。今年主题为纪念墨西哥城的前身特诺奇蒂特兰城建城700周年,祭坛将古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与亡灵节传统有机融合。街边很多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身着华丽刺绣的节日盛装,排队在脸上画下繁复的骷髅彩绘。随处可见的“卡特里娜骷髅”巨型人偶,以空洞的眼窝和永恒的微笑,“俯视”脚下汹涌的人潮,这一形象源自版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的经典创作。

  傍晚时分,游行队伍抵达宪法广场,这里顿时沸腾起来。演员翩翩起舞,歌声响彻夜空,祭坛在灯光下更显梦幻,观众与游行者击掌互动……空气中弥漫着万寿菊的奇异芬芳、街头小贩售卖的骷髅糖的甜腻,以及那种只有数百万人齐聚时才有的、充满生命力的炽热气息。

  当夜色渐浓,最后一缕烛光在万寿菊丛中熄灭,这场跨越生死的聚会暂告段落,但城市的狂欢并未彻底结束。更多的墨西哥人拖家带口走向墓园,在那里通宵守灵,用音乐、美酒和故事陪伴长眠的亲人。此刻的墨西哥城,墓碑与欢歌共存,眼泪与笑容交织,死亡不是悲伤的告别,而是一场热闹的重逢。正如墨西哥人坚信的那样,灵魂永不消亡,只要还被记得,生命就永远不会终结。

  然而,初次观看亡灵节游行的我们如何能想到,这场现已成为墨西哥城文化名片、吸引全球游客共襄盛举的视听狂欢,历史竟然不足十年。2015年,电影《007:幽灵党》上映,片中宏大的亡灵节游行场景虽是艺术虚构,却点燃了全球的想象。于是,墨西哥城市政府2016年决定举办大规模游行庆祝亡灵节,将银幕神话变为街头现实。11月1日当天的大游行和之前两周举行的魔幻动物“Alebrijes”游行、僵尸游行和“卡特里娜游行”等,共同构成了亡灵节的一系列游行活动,既是古老传统的现代表达,也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文化叙事。它将原本以家庭和墓园为中心的私密纪念活动,转化为一场宏大的城市公共仪式,给予传统文化符号充满活力的赋能,让年轻一代在参与狂欢中,自然而然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基因,也让世界通过这种具有亲和力和参与感的方式,读懂了墨西哥那种“向死而生”的生命智慧。这完美契合墨西哥国民精神和生死哲学的内核,逐步成长为一场真正的全民狂欢。

  墨西哥人对死亡的坦然,早已刻在了文化基因里。墨西哥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曾这样描述:“对于纽约、巴黎或是伦敦人来说,死亡是他们轻易不会提起的,因为这个词会灼伤他们的嘴唇。然而墨西哥人却常把死亡挂在嘴边,他们调侃死亡、与死亡同寝、庆祝死亡。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钟爱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恒的爱。”这种独特情愫并非凭空而生,而是源自3000年前纳瓦文明对生命的认知——宇宙是循环往复的体系,死亡不是终点,只是灵魂历经九重关卡前往米克特兰安息地的旅程起点。在墨西哥人的精神世界里,逝去的亲人从未真正走远,他们在每年的11月1日(纪念夭折的孩童“幼灵节”)和2日(“成灵节”),会循着万寿菊铺就的“黄金之路”,暂时返回人间,与家人重聚。死亡,在这里被剥去了恐怖的外衣,成为可以调侃、庆祝甚至共同生活的对象。而游行中那些无处不在的骷髅形象,被赋予各种职业、身份和日常生活场景——骷髅律师、骷髅新娘、甚至骷髅运动员。这仿佛在说,看,无论生前地位如何,最终我们都将归于同样的形态,何不在活着的日子里,尽情舞蹈,热烈去爱?

  在墨西哥亲身参加亡灵节活动,你会被一种巨大的、真诚的欢乐所感染。这里没有啜泣,没有沉重的哀悼,有的只是音乐、舞蹈、色彩和笑容。欢声笑语取代了哀乐低回,一场关于死亡的庆典,呈现出生命最本真的意义,也以最直击人心的方式告诉我们每个亲历者:死亡是生命的回照,它残酷,却也因此赋予了生命以有限的珍贵。唯有认识到并接纳死亡的必然,才能更加全力以赴地活在当下,热爱这个有苦难也有美好的人世间。(章磊)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