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济南皮影,声情并茂的山东快书,精致华丽的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简约精美的苗族蜡染和苗绣……不久前,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全国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技艺、特色表演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集中亮相,受到观众青睐。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传承好保护好。为此,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22个省直部门出台20条措施,将开展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全面摸清分布状况与保护现状,分级、分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积极培养传承人,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不让技艺失传,黑陶瓦盆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冯纪臣返乡创业,建起黑陶传习所供参观者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香包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英今年已经83岁,仍奋斗在传承保护前沿,跟着孙女做直播、邀请网友参与设计,坦言“非遗传承有年轻人接力,我也不用担心了”。在弦歌不辍、思接千载的传承中,传统文化的芬芳愈加醇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涵养文明乡风、凝聚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济南市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鲁绣、活字印刷、草柳编、泉水豆腐等非遗文化和技艺备受欢迎,现场还有非遗传承人的演示和讲解。为了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山东将推出一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一批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用时代精神激发传统非遗新活力。
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发挥独特作用。在山东,有的地方探索“非遗+扶贫车间”模式,依托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非遗项目,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不少地方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开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组织展示展销,鼓励电商平台推介工坊产品。一位树皮画非遗传承人感慨:“从带动几个人到带动几百人,从过去几百元到现在几千元的收入,非遗保护传承给大家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着眼未来,既加强系统性保护,也推进创新性发展,就能让非遗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为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王 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