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空间焕新,为书香社会增添活力-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5/09 08:42:42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空间焕新,为书香社会增添活力

字体:

  近日,国内首个地下大型全自动书库——深圳图书馆北馆智能立体书库再次“出圈”。海外社交平台的一条热播短视频,让世界认识了这座来自中国的“魔法图书馆”。

  视频里的这个立体书库,深18米,分为5个书库,每个书库可存放7万多个箱子,每个箱子可存放约50册图书,总体存书量已达400万册。更为“硬核”的是,15台全自动堆垛机纵贯地下三层到地上一层的文献准备区,能实现全自动图书分拣和垂直调阅。从全馆数百万册纸本文献中调取一本书到读者手中,只需10分钟。站在书架与书架之间向上张望,当堆垛机发出的微光照亮一个又一个书箱时,读者仿佛置身科幻世界,不禁感叹:“未来已来!”

  不唯深圳图书馆,近年来陆续开放的天津滨海图书馆、北京城市图书馆等,也以极强的空间设计感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吸引了众多读者打卡。天津滨海图书馆中厅取“书山”之意,梯田式的34层白色阶梯呈波浪状自下而上铺开,展示千万种书籍。北京城市图书馆将中国传统的“赤印”和空间设计结合,以“银杏树”为支柱,打造出“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读书意境。

  除公共图书馆外,从城市书房到乡村书店,从地铁书角到社区书屋,各式各样的阅读空间都在逐步焕新——传统新华书店“迭代”,不仅空间的美感提升,单一的卖书功能也被多种优质配套服务替代。乡村书店不再是普及读物的堆砌,而是充分与文旅产业结合,选品在地化、产品多样化、空间灵动化,无论是会稽山阴,还是怒江峡谷,“有故事的空间”不断涌现。社区阅读,不再是书架与房屋的简单结合,而是依据各地文化特色设计各类书屋,让它们如星光般点缀在街道边、社区里、写字楼、公园里,为人们擎起阅读的灯火。

  这一现象的背后,体现了我国对发展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全民阅读的大力推广。

  当前,我们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能更为轻易地获取信息。基于算力、大数据和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可以让人弹指间在掌上阅读海量信息。那么,为什么还要重视阅读空间的打造?首先,阅读空间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人们能够更为便利地获取纸质书籍,更是构建整体阅读文化生态的需要。将知识系统、门类齐全的阅读内容囊括其中,能够提升书香的浓度,激发更为强烈的阅读欲望。在信息过载与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一个精心设计的阅读空间,能帮助人们回归深度思考,构建精神世界的丰盈。其次,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情景记忆与空间认知存在关联。对阅读而言,人们所记忆的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具体内容,还会记得书是什么样子,记得在哪里读到它、从哪个书架上取到它,甚至阅读那本书时的座位、光线、天气、温度,回想起来,都会一一浮现在脑海里。

  由此看来,阅读空间不仅是知识的容器,更是心灵的栖息地,是深化阅读、涵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知识与美学的交汇。建设既兼顾功能性、舒适性,又体现美感与文化特性的阅读空间,能够激发阅读、浸润心灵,为书香社会建设增添源源不断的活力。(韩 寒)

【纠错】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