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实现突破性进展-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1/22 08:03:14
来源:经济日报

民生保障实现突破性进展

字体: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回顾2024年,稳定和扩大就业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突破性进展,工资收入分配进一步优化改进,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就业呈现“三稳”

  经济发展是稳就业的基础。过去一年,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强劲,吸引一大批年轻人在跨境电商领域创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带动多个领域就业增长,机电等行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增。社区微创业、零工市场、就业驿站遍地开花,更多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有就业,才能有收入,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最直接的方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表示。

  从2024中国经济年报中读就业,可以概括出三个“稳”:

  核心指标稳——2024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3305.2万人。

  重点群体稳——面向各类人群,全年累计举办招聘会20余万场,提供岗位超9000万个。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公共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的一员,还到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达到515万人、困难人员就业163万人,超200万困难毕业生收到求职补贴。

  企业用工稳——稳岗返还、税费减免、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落地落实,全年向665万户次参保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扩岗资金386亿元,就业补助资金预计支出超过1000亿元。广东省人社厅监测的1.5万家企业中,全年平均在岗人数280.1人,同比上升0.1%,月均实际招聘人数7.9人,同比上升1.5%。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推动就业政策落实,使高质量发展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介绍:“2024年,加快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的带动,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推出银发经济促就业支持举措,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的支持,着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使就业形势的稳定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企稳的有力支撑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社保全面攻坚

  2024年12月份,个人养老金制度从试点走向全面实施,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2024年以来,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审议通过,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开始实施,大龄失业人员保障等配套政策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向前迈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平稳运行,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民生保障安全网越扎越密,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职业,在面对年老、失业、工伤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2024年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十周年,也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施第3年。中央财政按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给予提标补助,下拨提标补助资金187亿元,使1.4亿老年人按时足额拿到了养老金。其中,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按照3%的比例进行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1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当地基础养老金。2477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也没有掉队,由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等各类失业保险待遇1214亿元。

  人民群众办理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和退休“一件事”深入拓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3.89亿人,覆盖98.6%人口,其中领用电子社保卡10.7亿人,覆盖75.9%人口。去年40.44亿人次办理161项全国性服务和千余项属地服务项目。

  收入持续增加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实际增长5.1%。

  收入增加是怎样实现的?卢爱红说:“做好促进就业、技能培训、工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工作,与促进群众增收特别是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密切相关。”

  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是关键。从个体来看,提升劳动者技能和就业能力,能够稳定和增加收入。2024年,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聚焦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开展,全年向310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51.3亿元。掌握了一技之长,就有了在劳动力市场议价的底气。

  从宏观来看,企业工资指导调控优化改进,以及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带动了劳动者收入的提高。2024年,江苏、浙江等12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组织企业薪酬调查,发布分职业、分岗位等级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信息。天津、山西等18个省份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各地通过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起点薪酬、工资增幅等,促进合理提高技能人才工资水平,使一线劳动者真正受益。

  卢爱红表示,2025年,人社部将加强工资宏观指导调控,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评估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薪酬分配指引服务,推动群众工资收入合理平稳增长。“特别是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在技能人才聚集的区域、行业推动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推动实施技能人才起点薪酬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记者 敖蓉)

【纠错】 【责任编辑: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