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9月28日电 题:渤海明珠新“药”方——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梁姊、杨文、郭方达
走进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大楼,浓郁的科研氛围扑面而来。作为颠覆性科研成果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诞生地,这项关键技术今年再传喜讯: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条以乙酸为原料的低碳酵母细胞淀粉合成路线,实现了淀粉的低碳微生物高效合成。
这背后是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拥有上千人的研发队伍,承担着来自国家、天津市和中国科学院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多个。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天津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的重要发展方向和重点支持产业。“十四五”以来,天津持续挖掘用好以中科院工生所为代表的优势科教资源,协同临床医疗资源,增强生物医药创新策源与产业化能力。
距离中科院工生所10公里外,是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前沿技术中心。作为实验室于2023年重点打造的三大开放平台之一,前沿技术中心设有由多位顶尖人才领衔的12个分中心,并配备许多细胞生态技术领域的高精尖设备。
前沿技术中心主任王洪说,中心充分发挥特色技术和资源优势,紧密围绕细胞及血液生态研究,助力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成为我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策源地。
目前,天津生物医药领域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3个,包括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所专业性大学和11个专业学院。
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基地的检测室进行检测。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良好产业基础实现了新项目牵引和产业链延伸。今年,苏州艾捷博雅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新建了工业色谱材料生产基地,年产能近百吨,产值将达5亿元。公司董事长汪群杰说,新生产基地不仅能满足天津本地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还将为外省市企业提供支持。
2024年,天津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突破9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衍生出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中成药生产和中药饮片加工5个子链条,产业效应持续释放。
在天津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天津大学药学院和恒瑞医药校企共育的硕士研究生张德兆正分离纯化药物分子,用于新一代精准诊疗抗癌靶向药物的研究。
2023年,天津市科技局指导天津恒瑞医药牵头,成立了包括高校、医院在内的放射性药物创新联合体。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天津恒瑞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飞虎说,创新联合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通产学研用堵点。
天津大学药学院研究生张德兆正分离纯化药物分子,用于开发创新药。新华社记者 杨文 摄
今年,《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推动打造涵盖“创新策源—注册审评—临床应用—市场准入—生态优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支持服务体系。
政策红利为企业带来更好发展机遇。天津全和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基因检测及基因药物核心原料研发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久前,公司获得邮储银行天津分行“研发贷”首笔两百万元的支持资金。企业董事长宋艳民说,“研发贷”产品可覆盖技术产业化全流程关键环节的资金需求。
同时,天津加速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生态,为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提供了壮大的土壤。
2023年11月,合源生物首个自主研发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获准上市,为我国白血病患者提供了CAR-T药物治疗新选择。公司首席执行官吕璐璐说,高技术人才的支持下,中国原研疗法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数据和先进生产制造工艺及质量体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
一幅以创新为核心、园区为载体、项目为支撑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图景,正在渤海之滨加速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