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煤在从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变过程中,价值几何?乌金蝶变又会讲述怎样的故事?
在当前国际能源格局深刻调整、我国新发展格局全面铺开的历史交汇点上,国家能源集团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推动产业升级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快形成煤化工领域新质生产力,引领绿色化工走出国门,不断提升产业链高附加值创效能力。
从煤基航天煤油成功助力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成为代表国家尖端水平的航天特种燃料,到煤基通用柴油凭借优异低凝点特性广泛应用于北方高寒地区,成为清洁高效车用燃料领域的“明星产品”;从宁夏煤业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凭借国际领先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现高端费托蜡、轻质白油、单碳正构烷烃等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生产,到新疆68万吨年煤基新材料装置采用自主SHMTO工艺,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端新材料生产基地……国家能源集团化工产业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出高端聚烯烃、煤基新材料、煤基特种燃料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运营模式,不断聚集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开创新局面。
产业协同:
激活化工产业创效内生动力
近年来,面对化工产品市场价格受供需关系、产业政策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整体呈现下行趋势的严峻挑战,集团化工产业以“协同”为关键抓手,充分发挥内部一体化运营优势,通过精准统筹和科学布局,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价值最大化。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在集团统一战略部署下,科学协同差异化排产成为破解同质化竞争、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国家能源集团化工产业板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及时捕捉市场动态变化,依托每月定期召开的生产运营调度会,整合前沿销售单位反馈的信息,研究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搭建起统一销售布局,下好各化工生产单位高附加值产品从科技研发到排产、销售“一盘棋”,推动从生产组织到市场供需全链条优化升级。
其中,包头化工聚焦华北高端薄膜市场,开发出雾度为1.17%的BOPP特种薄膜,解决了长期困扰下游客户的膜卷端面变色的难题;榆林化工则提前开拓布局陕北地区液态二氧化碳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完成液态二氧化碳销售2800吨,实现增收。这些成果充分表明,化工产业正逐步向高端化、差异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产销研用协同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面对化工行业竞争态势加剧的严峻挑战,集团将科技创新作为破解困局的“金钥匙”,通过加强生产单位、销售部门和研究院所之间的协同联系,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从研发到产业的转化路径。新疆化工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展开全方位合作,在“医用聚丙烯M800E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研究中,采用低碳院研发的多功能复配外给电子体DT-4,首次应用就显著改善反应器结块难题,为工业装置长周期排产丙烯乙烯无规共聚产品奠定坚实基础。各生产基地与研发机构紧密协作,在集团化工事业部统筹下,围绕产业链延伸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高附加值产品高效转化,做好产业链延伸大文章。
科技创新:
打造高端产品矩阵的硬核支撑
晨光熹微,实验室的键盘敲击声划破寂静。基石科技的研究人员清楚,每一个实验步骤的优化、每一次参数的调整,都可能为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这不是普通的工作,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技术革命。
在这场转型升级攻坚战中,化工公司科技管理部依托基石科技研究院,对煤化沥青开展专项攻关,成功实现变废为宝——该材料原本作为危险废弃物需每月支付处理费用,如今科研团队通过技术突破,开发出其在防水卷材、粘结剂沥青、通用级碳纤维等高端碳材料领域的应用价值,相关产品每年实现额外增收超10亿元。
与此同时,低碳院作为集团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始终聚焦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新一代煤间接液化技术“芯片”。自2019年底在宁夏煤业实现工业化应用以来,该技术已累计生产约900万吨油品。CNFT系列催化剂技术先后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3年度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等荣誉,2025年,该核心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在国家能源集团各化工产业单位,正在变成一个个生动实践,结出一个个丰硕果实:聚焦煤液化润滑油技术,开发出Ⅲ类+CTL润滑油基础油和Ⅳ类聚α-烯烃(PAO)润滑油基础油成套技术,工业化产出多种全合成高端润滑油产品,并已推广应用;聚焦聚烯烃技术,开发高熔融指数、中熔融指数聚烯烃产品制备工艺技术,可生产均聚、抗冲共聚和无规共聚三大系列的多用途聚丙烯产品;新燃料、新材料、新产品纷纷量产上市,产品结构得到极大丰富,绿色化工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扬帆出海:
共建“一带一路”上的“国能名片”
一个个印着国家能源标识的“蓝袋子”,正沿着丝绸之路,走向中亚广袤大地,走进东南亚繁忙的港口,深入南美蓬勃的市场。面对新发展格局下的机遇与挑战,国家能源集团化工产业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目光投向广阔的海外市场,开启国际化发展新篇章。
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新疆化工“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布局,成功实现海外市场效益持续增长。2025年1-8月,集团化工产品出口量达21万吨,出口产品牌号增至30种,有效丰富产品结构,满足海外市场多元化需求。包头化工L5E89、新疆化工S1003、榆林化工S1003,以及宁夏煤业1102K与1100N等聚烯烃牌号,已成为海外市场的主力产品。其中中亚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在今年1-8月出口已超5万吨。聚烯烃产品出口,从2022年出口“零的突破”,到2023年铁路国际联运开通,再到2025年中亚单客户整列采购,实现三大历史性跨越,成为集团国际化战略中亮眼的增长极。
目前,集团化工产品已覆盖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巴西等3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种类拓展到20余种。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展现了国家能源集团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向世界展示中国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形象。
执创新为笔,绘发展新卷。国家能源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链价值,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杨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