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王优玲、郑钧天)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潘伟在新华社20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表示,上海市在补齐小区和房屋短板、实施非成套住房改造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有效经验做法,为其他城市的改造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潘伟表示,上海历经近2年时间攻坚,“拎马桶”改造任务宣告总体完成,最后1万余户家庭拥有了独立卫生设施,从五个方面探索出成功经验。
一是在改造初期开展深入细致的摸排工作。在启动改造时就进行了全覆盖的入户调查,摸清了不同类型的住宅底数,为后续改造方案的制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因地制宜创新了改造模式。上海老旧城区普遍存在空间狭小、人口密集等问题,需要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实施改造。空间狭小的可以抽户腾空间,房屋安全有问题的进行原地拆除重建,涉及风貌保护的进行保护性修缮,让老社区变成了新模样。
三是充分尊重群众的改造意愿。改造之前,就改造方案同群众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先协商再启动,对群众诉求进行专题研究,尊重群众意愿做好改造工作。
四是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除国家层面给予的补助资金,对改造任务较重的区域,上海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市级出资比例,为改造工作提供了坚实资金支持。
五是注重高质量实施改造。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过程中同步增设淋浴设施,社区改造时增设老年活动室等嵌入式服务设施;对于完成改造的项目,定期开展“回头看”,让群众没有后顾之忧。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