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钟奕 高畅)近日,一股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从北到南大部分百姓套上了羽绒服,寒风之中能源保供大考拉开帷幕。
暖气热不热、用电稳不稳、生产会不会受影响,成为对能源保供一线的“冰与火”之问。
电力保供:高负荷迎峰度冬
“气温每下降1摄氏度,负荷就会增加30万千瓦。”在国网北京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控中心系统运行处董楠紧盯着跳动的数字。自北京正式供暖以来,电网负荷持续攀升,今冬最大负荷预计将达到2900万千瓦,较历史峰值增长超8%。

11月3日,荆门市沙洋县,国网湖北荆门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检查新港储能电站关键设备,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新华网发 黄林摄
一边是电网高负荷,一边是今冬更加复杂的天气形势。根据预测,近年来我国雨带和覆冰逐年北抬,华北、东北等地冬季出现大面积输电线路覆冰灾害情况可能性增大。
国家电网今年以来新增投运500千伏及以上电网基建工程113项,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为保障冬季高峰用电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将聚焦极端寒潮、雨雪冰冻等风险挑战,提前研判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可能遇到的困难。”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燕秦说。国家能源局正在开展“一省一策”,指导重点地区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
煤炭“保供”:铁路线上的接力
塞北寒风中,呼和浩特铁路局姑家堡站灯火通明。调车长刘志刚在列车间穿梭,“车流密集时,必须争分夺秒,完成列车重新编组。”他呼出的白气在零下气温中瞬间凝结。
“得像下棋,提前想好后面三五步。”友谊水库站长王学惠说。精密计划与灵活指挥相结合,确保每一列电煤列车“快进快出”。

联创煤炭罕台川北站煤炭物流园,科技+智慧2小时完成“万吨大列”煤炭装车,单月发运量达200万吨。新华社记者 叶紫嫣 摄
煤炭作为能源保供的“压舱石”,稳定供应至关重要。太原铁路、呼和浩特铁路、北京铁路等多地职工正“快接、快解、快编、快发”,将煤炭源源不断输向远方。
“加强煤炭和燃气供需监测分析,扎实做好稳产稳供。强化电煤产运储需衔接协调,保障电煤供应价稳、质优、量足。”张燕秦说。
数据显示,10月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保持在1230万吨以上高位,统调电厂存煤可用天超过30天。国家能源局构建起完善立体保供体系,确保百姓温暖过冬、工业生产有序运转。
油气管网织就温暖“防线”
地下深处,文23储气库刚刚完成扩能改造。这个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储气库日采气能力达6500万立方米,相当于3000万户家庭日用气量。与此同时,“林多斯”号液化天然气运输轮满载6.5万吨液化天然气靠泊深圳码头,这些清洁能源将通过管网北上,为冬季供暖备足“底气”。
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四线甘宁段、西气东输三线中卫至枣阳段、川气东送二线5#阀室—铜梁段、天津LNG外输管道复线河北段等重点项目全面投产;川气东送二线川渝鄂一阶段供暖季期间具备投产条件。这些“动脉”的延伸,让管输天然气抵达更多寻常百姓家。

10月31日,“格拉斯哥”号LNG船靠泊在国家管网天津LNG接收站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截至目前,联网19座储气库已实现满库入冬,形成超40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入冬前管网日冲峰能力已提升至11.7亿立方米,较去冬今春实际峰值高出23%。
“产供储销体系更加完善,今年采暖季天然气供应总量和尖峰用气总体有保障。”张燕秦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