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拍摄的一家菜铺。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内一家面档经营者在准备食材。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市民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内选购。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内拍摄的公共阅读空间。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小朋友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图书角挑选书籍。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pagebreak

这是11月25日拍摄的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一角。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市民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图书角打卡游玩。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市民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内购买商品。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市民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一处冰淇淋档口付钱购物。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市民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内挑选商品。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市民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内挑选商品。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市民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内挑选商品。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市民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一处休闲区聊天。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市民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内挑选蔬菜。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市民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一处小吃档口前选购。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pagebreak

11月25日,市民在天津市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一处休闲区聊天。
原木风格的书屋、撞色设计的复古墙、飘着香气的咖啡档口与各类新鲜蔬菜、生鲜摊位共处一堂,这座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美丽的菜市场”,原是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三水道菜市场。今年9月,该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场景的精心设计,加入了图书角、咖啡档、特色小吃与休闲交流区等新空间、新业态,菜市场从单纯的采购地点,转变为可逛、可拍、可小憩的生活场所,也成为辐射周边13个社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
“现在完全不像老菜市场了,环境好多了。”刚在市场采购完的赵建华满载而归。作为附近的老居民,她对菜市场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不仅我们老年人爱来,不少年轻人也常来逛逛。”
菜市场的焕新,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也是河西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河西区已建成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十五五”期间,当地还将继续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让“家门口”的便利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