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军林(右)在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与一名残障人士打招呼(11月26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朱军林(右一)在“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和残障人士一起剥毛豆,进行“生活技能训练”,更好地帮助残障人士融入日常生活(11月26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朱军林(上排右一)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参加助残活动,与残疾人一起排练节目(11月25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朱军林在她倡导打造的“无障碍快捷酒店”内,向记者介绍卫生间内的各种无障碍设施(11月26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朱军林在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展示她为残障人士定制的“社区家庭模式”(11月26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朱军林(前排中)作为南京市江北新区“阳光小北”宣讲团的成员参加残疾人奋斗故事校园宣讲活动(11月27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朱军林作为南京市江北新区“阳光小北”宣讲团的成员参加残疾人奋斗故事校园宣讲活动(11月27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朱军林(右)在南京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进行残疾人奋斗故事校园宣讲活动排练,她要把自己的奋斗故事告诉更多人(11月25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朱军林(左)来到南京市江北新区大厂街道参加助残活动,与残障人士一起直播,展销残障人士制作的摆件(11月25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朱军林(中)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与残障人士一起交流工艺品销售情况(11月25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朱军林(左)在其协助开设的快递驿站内,与获得就业机会的残障人士交流工作情况(11月26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朱军林(右)走访一名在“无障碍快捷酒店”就业的残障人士,询问工作情况(11月26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在朱军林倡导打造的“无障碍快捷酒店”内,获得就业机会的残障人士清洁客房内的无障碍卫生间(11月26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pagebreak

在朱军林倡导打造的“无障碍快捷酒店”内,工作人员整理无障碍服务台(11月26日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用了十多年时间,帮助千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从受助到助人的闪光之路。
1984年,4岁的朱军林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未向命运屈服,一路读书、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为了帮助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食其力,朱军林2013年在南京市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她摇着轮椅走访残障人士群体,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家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近年来,朱军林和团队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照料等服务,并和企业合作,开办快递驿站、纺织车间和互联网直播间等,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居家就业。
2025年,朱军林倡导的南京市首家高标准“无障碍快捷酒店”开业,从平缓坡道到低位服务台,再到客房里的各种智能辅具,每一个无障碍设施细节都由她反复调试测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朱军林坚守的承诺。这位轮椅上的助残“引路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残障人士点亮就业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