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渐浓,归乡心切。
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春运首周,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3亿人次。
从出行结构看,春运期间自驾出行将稳居主体地位,预计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说,“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
西海服务区是沈海高速上车辆停靠量较大的一个服务区。在这里停靠的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了解除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当地供电公司提前给充电桩“体检”。
新能源车车主周先生说自己以前回老家都不敢开纯电汽车。这一次,服务区里完善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让他吃下一颗“定心丸”。
1月13日拍摄的址山新能源服务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目前,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已累计建成3.31万个充电桩、4.93万个充电停车位,已建设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占比达97%。同时,四川、湖南、新疆等省份还将移动充电机器人引入高速公路服务区,“人找桩”变为“桩找人”,服务更贴心。
1月14日,一架南航C919国产大飞机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起飞。新华社记者 王瑞平 摄
出发,向着家的方向。
“春节是中国人对团圆的奔赴,愿C919国产大飞机承载着每一位家人的期盼,伴随诸位穿越云海,飞向美好未来……”今年,16架C919国产大飞机投入春运,其中国航和南航的C919飞机都是首次服务春运。
9000万人次,这是民航春运旅客运输量的预测数据,也可能是个新纪录。与之匹配的,是计划全国日均约1.85万班的航班,和更多目的地。
1月14日,动车组列车在铁路天津动车客车段动车运用所停车场整装待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超过16万公里,这是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条条大路通家乡”,越织越密的铁路网连接了游子与家乡。
1月20日11时26分,K1268次列车缓缓从福州火车站开出,263名来自四川的务工人员及其家人踏上回家过年的旅途。这是福建今年开出的首趟春运务工专列。
旅客刘露露是第一次坐务工专列回家。“跟我的妈妈一起,我非常激动。”她说。旅客周爵伍说,“我有一整年没有见到我年迈的母亲了,我很激动,希望早一点回家看见我的母亲。”
随着寒假到来,铁路客流中的学生群体也在增加。青岛市盲校学生管梓汝上高一时,以前过年回家是爸妈开车来接,现在因为有志愿者协助,她可以坐火车回家。
为帮助需要搭乘铁路回家的青岛市盲校学生顺利返乡,国铁济南局青岛客运段“我是你的眼”助盲出行志愿者们全程帮扶引导,已累计服务视障旅客1500余人次。
在一年又一年的春运里,变化的是,“家”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近;不变的是,阖家团圆的热切和漫漫路途的温情。
2025年1月13日23点25分,在北京西站,乘坐北京地区春运首趟旅客列车K4159次列车的旅客在车厢外合影。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统筹:吴炜玲
编导:熊洁
配音:胡函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