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进博会丨新华社经济随笔:从八届进博会看中国经济大海浩荡奔涌-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11/09 21:28:48
来源:新华网

第八届进博会丨新华社经济随笔:从八届进博会看中国经济大海浩荡奔涌

字体:

  新华社上海11月9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从八届进博会看中国经济大海浩荡奔涌

  新华社记者安蓓、张晓洁、王默玲

  黄浦江畔,一年一度的“东方之约”步入第八个年头。

  此刻的中国,历史刚刚翻开新的篇章。半个多月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十五五”发展蓝图着墨起笔。一个多月后,海南自由贸易港即将启动全岛封关,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又将掀起新的高潮。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以大海为喻,深刻阐释中国经济。

  八届盛会,在这里,世界见证中国经济大海波澜壮阔、浩荡奔涌。

  前七届进博会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今年进博会上,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均创历史新高。

  数据背后,是中国大市场不断增长、持续升级。

  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8万亿元,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平均贡献率为59.9%。未来五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将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

  “中国市场足够大、足够开放,是我们充满信心要深耕的市场。”从农牧食品,到供应链管理、食品加工技术,总部位于泰国的正大集团展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成长与创新。

  热闹的直播间里,来自全球的参展商与中国消费者直接对话,碰出火花;展位上、论坛间,企业与政府代表、客户、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沟通、洽谈,感知市场脉动、检验创新成果。

  服务贸易展区,太古集团带来“太古里”等品牌商业地产项目。今年前三季度,太古在中国内地主要物业项目零售销售额均实现正增长。“这与中国文旅兴旺密不可分。”

  农食产品展区,鑫荣懋集团海外公司带来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特色鲜果全球首发亮相。“把全球优质鲜果引入中国市场,不断满足中国消费者越来越丰富的需求。”

  八届盛会,在这里,世界见证中国经济大海动能澎湃、活力充沛。

  新质生产力、双碳目标、未来产业……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趋势、重大部署,在进博会平台上生长出宝贵市场机遇。

  “我们的创新与中国产业升级需求紧密相连。”总部位于美国的英格索兰集团对中国市场潜力充满信心,“这里有绿色转型的‘刚需’机遇、产业升级的‘新质’机遇,以及中国企业‘出海’的‘协同’机遇。”

  阿斯利康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上首发的产品,中国市场累计进口额已超1亿美元。去年中国首展7款创新产品,今年已有一款在罕见病治疗领域获批。今年3月,阿斯利康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

  复星医药带来多项首发新品。八届参展的“网红”展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累计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370多家医院落户,服务患者超81万人。

  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和规模优势,吸引全球创新力量在这里汇聚。进博会期间,中国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将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全空间无人体系等22类场景培育并推动场景资源开放。

  创新与应用、技术与产业、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在进博会这个平台上,交融互动,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源源动力。

  八届盛会,在这里,世界见证中国经济大海开放包容、海纳百川。

  人类文明的发展,往往镌刻着“越山海而相赴”的开放印记。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诞生于全球化遭遇逆流,闯过世纪疫情的风浪,经历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地缘政治影响上升,始终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承诺,向世界展示开放的中国、发展的中国,以中国大市场创造世界大机遇。

  八届进博会,世界见证中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不断推进,见证世界各国企业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同步成长,见证卢旺达的辣椒、阿富汗的手工羊毛地毯、叙利亚的古皂为当地百姓带来就业、收入和更好的生活。

  下一个五年的发展画卷即将展开。中华大地上,再次奏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强音。

  “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