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这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殡葬服务需求、实现“逝有所安”的重要举措。
基本殡葬服务是由政府主导、面向全民提供的公益性殡葬服务,主要包括遗体接运、存放、告别、火化、骨灰存放和生态安葬等项目,其核心在于确保公民享有体面、文明、节俭办理丧事的基本权利。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发展公益性殡葬服务,出台减免困难群众丧葬收费的政策,加强城镇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普遍开展“减项、降费、优服务”工作,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的满意度。“十四五”期间,我国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持续加大,有效补齐基层殡仪馆“空白点”,建成3350个公益性骨灰堂以及1.68万个公益性公墓,惠民殡葬持续推进。
在北京长青生命纪念园,骨灰撒海的逝者家属向湖中抛撒花瓣追思祭奠。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是彰显殡葬服务公益性,解决殡葬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殡葬服务文明规范、便民惠民水平的治本之策。
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郭林看来,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民生保障短板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有利于优化殡葬服务供给,通过提升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寄存等环节的服务质量,落实兜底保障;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丧葬负担,能够将公益性贯穿到殡葬服务的全过程各环节,避免不必要、不合理支出。
殡葬与社风、民风、家风密切相关。“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为培育文明新风提供了载体。”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田新朝表示,此举通过明确基本殡葬服务范围、健全保障机制,有助于减轻群众丧葬负担,遏制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进而引导殡葬行为规范融入社会公序良俗,使文明社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在殡葬实践中相互促进,为在全社会培育和形成文明节俭、绿色生态的殡葬新风尚创造有利条件。(记者朱高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