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1月21日电(记者魏弘毅、邱冰清)古都南京,山水灵秀。以“江河互鉴 宁聚未来”为主题的“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21日在江苏南京启幕。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的政要、学者、外交使节等300余名嘉宾齐聚长江之滨,共话大河文明传承创新,共谋江河合作时代新策。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长江汇通江淮、畅达黄海,奠定了江苏的地理之形,塑造了江苏的经济之脉,铸就了江苏的文化之魂。长江文化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最值得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将从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汲取力量,与全球大江大河流域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在互鉴中增进保护传承的智慧、凝聚绿色发展的共识、激发开放创新的动能,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新华社社长傅华表示,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神州大地上流动的史诗。长江文化兼收并蓄、包罗万象,成为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华社将以此次论坛举办为契机,与各方一道继续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讲好江苏落实“江河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故事,大力研究和弘扬长江文化,以长江为媒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人文交流往来,让长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迈向未来。
水利部副部长刘冬顺表示,面对江河保护治理新任务新要求,要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传承弘扬水文化,健全江河保护治理制度,建设安全江河、生命江河、幸福江河,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愿同有关各方一道,深化交流、加强合作,共同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
南京市代市长李忠军表示,南京依江伴河而生,近年来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开放合作和文化传承上协同发力,努力探索长江与城市共生共融的发展路径。愿与全球同仁携手前行,将长江的生态之美、发展之势、文化之韵,转化为跨越国界连接文明的合作力量。
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说,长江大保护的重大决策,为世界大河治理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更能成为世界大江大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利迪亚·布里托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的主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高度契合。长江的绿色发展,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希望本届论坛激励各国携手前行,让江河持续滋养自然,润泽心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教授认为,河流支撑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对全世界有着非凡的意义。中国近年来注重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长江就是绝佳案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深化与中国及其他成员国的合作,向全世界分享中国的江河治理经验。
世界城地组织北非区域办公室主任默罕穆德·赫加吉认为,长江和尼罗河分别是两个文明的母亲河,共同展现了文化的脉络、文明的传承。希望能够以两条大河为依托,促进流域文明互学互鉴。
本次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社江苏分社、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