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1月21日电 题:以江河之治支撑强国复兴伟业——新时代江河战略研究智库报告引发热议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邱冰清
江河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安澜兴邦 利民之道——新时代江河战略研究》智库报告21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发布。这一报告由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联合推出,引发多国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热议和共鸣。
江河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创新发展中华民族治水思想与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谋划江河永葆生机活力、更好支撑强国复兴伟业的发展之道,新时代江河战略应时而生。
“新时代江河战略是我们党不懈探索江河保护治理规律、依托江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智慧结晶。”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感触颇深。他表示,这一重大战略为江河保护治理、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安全保障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的历史性成就,印证了新时代江河战略所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报告集中阐释了新时代江河战略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梳理了这一重大战略指引下我国推进江河保护治理、推动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并展现了这一重大战略蕴含的中国智慧、带来的世界回响。
报告指出,新时代江河战略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依托、以江河为纽带、以流域为单元、以法治为保障、以文化为底色、与其他重大国家战略协调并进的新时代重大发展战略。
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彭静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彰显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深刻道理。新时代江河战略内容丰富,涵盖生态文明、经济、法治、文化等多领域多方面,用辩证、系统的思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江河保护治理的实践智慧。
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曹劲松认为,新时代江河战略强调充分发挥江河在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民族品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启示如何共同推进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我们将全力践行新时代江河战略,展示长江文化时代风采、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为推进强国复兴伟业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曹劲松说。
科学推进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福祉。
全力守护江河安澜、科学保障水资源安全、系统治理水生态水环境……研读报告“坚持保护优先 让江河焕发生机”章节内容,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印象深刻。他认为,新时代江河战略充分体现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等科学治水方式,为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力指引。
专家表示,新时代江河战略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在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和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系统集成。
“从驱动流域发展转型升级到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从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到构建流域内外联动格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江河治理实践中得以彰显。”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林山建议,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发挥江河纽带作用,持续释放流域、区域发展潜能。
思想无国界。新时代江河战略向世界持续贡献江河保护治理的理念、智慧、经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
“我们在报告中注意到,中国已为112个国家近4000名水利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提供线上、线下培训。”对于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水利领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世界城地组织北非区域办公室主任穆罕默德·赫加吉表示赞叹。“中国在国际河流治理方面有丰富经验,期待中国与世界各国进一步加强合作。”他说。
当前,世界许多河流面临生态危机,影响沿岸居民生计。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夏泽翰认为,新时代江河战略为探寻问题解决之道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通过出台专门的河流保护法、推行河湖长制、保障生态流量、整治小水电等举措,着力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稳定,并着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全球提供了江河保护治理的参考路径。”夏泽翰期待,作为中国治水经验与智慧的高度凝练,新时代江河战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