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1月21日电 题:大河安澜润塞上
新华社记者张亮、马丽娟
作为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守护黄河安澜是宁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宁夏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系统治理重塑生态底色,用水权改革倒逼发展转型,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条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的路径愈发清晰。
碧水长流织锦绣
冬日暖阳,银川市丰登镇联丰村的元宝湖碧波如镜,芦苇摇曳、鸟影翩跹,与远处巍峨的贺兰山相映成画。新修的步行道上,三五游人悠然漫步。
在联丰村村民记忆中,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浑浊的“问题湖”。经过湖底清淤、水质提升、生态护岸等综合治理,元宝湖湖泊透明度提升至1.5米以上,水质稳定达到Ⅳ类,一跃成为市民近郊亲水休闲好去处。
黄河自高山奔腾而出,勾勒出壮美“几字弯”,宁夏正处于这道弧线的上游。七子连湖河畅水清、典农河里鱼翔浅底……近年来,一批河湖“美丽蝶变”,成为宁夏黄河生态治理的生动见证。
“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已连续8年保持Ⅱ类进出。”宁夏生态环境厅厅长杨文介绍,宁夏坚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区4845个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57个人工湿地建成投运,38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彰显了宁夏的“上游担当”。
新时代黄河生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关键。
在中卫市长流水村,连绵的草方格固住流沙,10月中旬新栽的柠条、花棒等静待萌发。6月30日,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带在此补齐最后缺口,一条153公里的“绿链”拦住黄沙侵袭。“今年雨水多,沙子含水量高,明年苗木长势肯定好!”中卫市治沙专家唐希明信心满满。
立足“一河三山”生态坐标,宁夏统筹实施贺兰山、六盘山两大“山水工程”,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水土保持率达到77.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精打细算活水来
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是黄河保护的重大课题。
2023年起,宁夏在全国率先开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改革,出台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从区域、行业、产业等方面重构水资源配置体系,实行总量控制、指标到县、定额管理,全面完成工农业用水权确权。
水指标“紧箍咒”倒逼节水革命。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用水大户,拥有水权3800万立方米。“这就是红线,不够的话要么去买指标,要么自己想办法省出来。”公司水务负责人陈铭说,通过产业耦合、分质利用和工艺革新,去年公司水重复利用率达98.5%,单位产品水耗较区域先进值降低27%以上。
在宁夏,节水不但能省钱,还能“赚钱”。今年4月,吴忠市利通区将农业高效节水改造省出来的800万立方米用水权,以10年80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吴忠市太阳山工业园区,解了园区新增项目无用水权指标的燃眉之急,刷新了宁夏单笔水权交易量的纪录。
黄河水从农田“流向”更高产值的工业,每一滴水迸发出更大的生产力。
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再生水循环利用……以改革为杠杆,撬动水“往高处流”。“十四五”期间,宁夏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553笔,交易水量3.34亿立方米,成交金额达6.14亿元,全区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0.8%。
创新驱动势如虹
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宁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小而精、特而强”的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立足独特资源禀赋,宁夏精耕细作特色优势产业:煤制油产能全国第一,煤制烯烃产能全国第三,单晶硅产能占全国四分之一,葡萄酒酒庄酒、枸杞深加工产品产量保持全国首位……
数据显示,宁夏特色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8%以上,现代化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占比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10%。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8月20日,“宁电入湘”工程投产送电,这是我国首条获批、首条全面建成投产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擦亮“塞上绿电”品牌。
当前,宁夏正持续推进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建设覆盖全区的绿电园区,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达60%,绿色动能愈发强劲。
——创新引领持续增强。去年底,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的高品质超导铌材料技术,为宁夏捧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成果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壁垒,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大科学装置,公司超导铌材及铌射频超导腔全球市场占有率超70%。”公司科技部部长包玺芳说。
2024年宁夏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95.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59.79%。“宁夏枕梁”应用于全球最快高铁,全球最大功率飞轮储能系统问世……布局前沿,创新力加速转化为生产力。
锚定“十五五”,宁夏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首要战略任务。宁夏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汉武表示,“十五五”期间,宁夏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以及特色农业、新型工业化等4个重点产业的新增产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成为宁夏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