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作家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文学盛典日前在湖南长沙落下帷幕。18部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如同一道斑斓的光谱,映照出当前中国儿童文学的蓬勃生机与多元探索,共同昭示着新时代儿童文学正以坚定的文化自觉与活跃的艺术创新,在扎根现实、传承文脉、滋养童心的道路上深耕不辍。
书写“强国有我”的童年叙事
“儿童文学是面向未来、着眼未来、塑造未来的文学。”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在此间举行的新时代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表示,创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核心任务,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5中国文学盛典期间,中国作协召开新时代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摄
这一价值追求,在获奖作品中得到了生动而具体的回响。
作家李姗姗在《器成千年》中,将三星堆文明的厚重历史,凝练为一团名为“堆堆”的小泥巴跨越三千年的“成器”之旅。个体梦想与中华文明在童话的辉映中合而为一,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儿童绘本《妈妈的剪影》将“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家风家教”等时代议题,巧妙地编织进妈妈剪纸的动作、老物件的温度与家庭日常的温情里,让宏大叙事在具体生活中落地生根。
儿童文学不再悬浮于封闭的校园或幻想的空中楼阁,而是勇敢地触碰当代少年儿童的真实境遇。
“现实主义写作要求作者除了用写实描述生活外,还要将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成因反映出来。”获奖者王璐琪的作品《守护神》着重描写现代青少年在成长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她提出塑造“活生生的儿童形象”,并认为真善美恰恰是在“尖锐与刺痛之中才越发显出璀璨光芒”。
本届获奖作品《白夜梦想家》的责编吴浩也观察到,儿童文学题材正从单一走向多元,更多作品开始“向内”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与自我认同。这种创作转向,体现了儿童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
科幻文学以其独特的想象力,承担起培育下一代前瞻视野与责任意识的使命。“科幻文学在激发儿童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塑造未来视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作家贾煜认为,科幻可以引导小读者思考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伦理等未来课题,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生态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探索“中国气质”的多元路径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并运用当代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艺术创新,是本次获奖作品的又一鲜明特征。创作者们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探寻着儿童文学的“中国气质”。

“2025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在长沙举行,19位获奖者分享创作心路。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摄
无论是《器成千年》中对古蜀文明的童话演绎,还是《妈妈的剪影》中对剪纸、琵琶等老物件所承载生活美学的温情回望,抑或是王璐琪作品中“以少年视角看世界”的历史叙事,都体现出创作者不再满足于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简单挪用,而是试图深入其肌理,提炼其精神,并与当代价值相通融。
本届评奖首次增设“儿童绘本”类别,标志着这一图文艺术形式的文学属性得到确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认为,优秀的绘本有故事性、诗性,文字部分具有文学的形态和品质,在文学与艺术之间有密切的交融。
画家出身的获奖者弯弯认为,绘本是“开通七窍、养育性情”的途径,能作为情绪的“容器”、文化的“桥梁”,在有限的篇幅里构建一个丰盈的感知世界。
童诗创作也在寻求突破。获奖作品《我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了》携童心入诗心,寓清澈于斑斓,由天真及浩渺,在万物的尺度中体认人的有限与无穷,拓宽了童诗的表达空间。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正在重塑故事的讲述方式与传播路径,养成新一代儿童的数字化阅读习惯。”作家周敏发现,“新大众文艺”与“新质生产力”正重塑着儿童文学的生态。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坚守文学性的同时,也必须热情地拥抱时代,让作品以更富吸引力的形式抵达童心。
坚守“把心交给读者”的创作初心
与会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表示,无论主题如何宏大,艺术如何创新,儿童文学最终能否抵达孩子内心,取决于创作者是否真正怀有“儿童本位”的立场,并葆有一份纯粹的创作初心。
多位创作者不约而同地引用了巴金的名言——“把心交给读者”。这份初心,是对儿童的尊重、理解与热爱,是甘于“潜心创作”,是希望通过“文学之美培育人性之善”,最终成就更多能够沉淀为童年记忆、陪伴一生成长的经典之作。
“儿童文学必须用最简练的语言触及最根本的命题,必须采用简单到儿童都读得懂且喜欢读的语言,带儿童进入他们身上正在展开的对自我内心的理解、发现,以及对人与自我、他者及世界的探寻。”作家蔡崇达认为,在知识更迭飞速的时代,关于生命本身的教育尤为重要。
作家周敏将真诚视为创作的重要前提。她反思了“俯视的说教”与“迎合的表达”,提出通过坦然面对代际差异,来实现与孩子的真诚对话。她让笔下的主人公向小读者敞开心扉,邀请他们在阅读中埋下“自主探索的种子”。

获奖作品《月光蟋蟀》封面图。(中国作协供图)
“创作儿童文学,是和孩子们谈心,和孩子们交朋友,和孩子们一起寻找世间的光明,发现人间的良善,探索人性的幽邃,认识生命的美丽和坚强。”作家赵丽宏的获奖作品《月光蟋蟀》中月光清辉、蟋蟀吟唱,流淌着诗意与哲思,礼赞了情义、自由和尊严。
儿童文学作家们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深厚的生命关怀,践行着启迪滋养儿童心灵的创作初心。他们用手中的笔,为童年铸就闪光的价值坐标,为时代描绘生动的童年侧影,共同推动着新时代儿童文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策划:张晓松
主编:林晖、孙闻
记者:余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