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1月23日电(记者胡旭、余里、康锦谦)“游客们为熊猫而来,但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着中国文化。”21日,比利时天堂动物园创始人兼董事长埃里克·董博在2025全球熊猫伙伴大会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十分乐于借助大熊猫的魅力,为各国人民打开感知中国文化的心灵之门。”
2014年2月,大熊猫“星徽”和“好好”作为中比友好的使者从中国远赴比利时天堂动物园。自那以来,天堂动物园客流量大增,并多次被公众评为欧洲最受欢迎和最美的主题公园。
大熊猫为何能受到如此喜爱?“说实话,大熊猫确实魅力独特。它们外形优美,性情幽默,举止可爱,几乎具备了一切打动人类的特质。”埃里克·董博说。
游客在比利时天堂动物园的“中国园”参观(2019年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为了让大熊猫“安居乐业”,董博不仅专程请来中国饲养员提供专业照料,还请来中国园林设计师和工匠,用中国原材料在动物园打造了4.5公顷的中国园。在这里,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华表、牌楼、月亮门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随处可见,大熊猫的憨态与中国园林的雅致融为一体。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更是文化交流的大使。”董博说,游客们来天堂动物园看大熊猫,同时也触摸到了中国文化。
作为一位深耕野生动物保护多年的实践者,董博对大熊猫保护的生态意义及中国的环保努力赞誉有加。他表示,大熊猫是典型的“伞护物种”:保护它们,就意味着保护了其栖息地内庞大的生物多样性网络。“当你拯救大熊猫时,也会顺带保护数百种其他物种。”
这也是董博的实践,在大熊猫到来后,他把它们的“好朋友”,如华南山羚、红熊猫等也请到了比利时。他深信保护珍稀物种及其生存环境会改善整个生态系统。
中国旅比大熊猫“好好”产下的龙凤胎宝宝(2019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
谈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董博的评价简洁而有力:“你们说得少,但做得多。这才是最重要的,你们付诸行动,让理念成为现实。”他特别欣赏“生态文明”这一概念,认为其完美地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结合。
2016年6月和2019年8月,大熊猫“好好”分别产下了“天宝”“宝弟”和“宝妹”。2024年12月,按照中比双方约定,这三兄妹返回国内四川老家。启程当天,尽管寒风凛冽,众多当地民众仍早早聚集在动物园,与这三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依依惜别。
为了留存对这些可爱生灵的记忆,董博专门前往四川雅安。雅安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而且出产大理石。“我们依据大量照片,委托工匠用雅安大理石雕刻出这三只熊猫宝宝的等比例雕像。”董博说,不久之后,这些大理石熊猫将运回比利时,成为对这三个“孩子”永恒的思念。
游客在比利时天堂动物园观看、拍摄大熊猫“天宝”(2024年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赵丁喆摄
2025全球熊猫伙伴大会的主题是“共护、共建、共享”。董博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当前我们在拯救濒危物种方面确实面临许多技术性、科学性问题,但最核心的挑战始终在于人类是否真正怀有援助这些生命的意愿,这次大会让我们看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因志同道合而共同前行。
“我坚信,这三座大理石熊猫雕像,将成为天堂动物园致力于推广中国卓越自然保护成就的美好象征。它向人们昭示: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存不仅是可能的,更是唯一的出路。”董博说,“当你看到一个孩子静静注视着熊猫,看着它悠然地啃着竹子,那一刻,没有国界之分,没有国家之别,只有 ‘我们’这个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