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幸福工程点亮困境母亲的“生命之光”-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24 16:31:20
来源:新华网

记者手记:幸福工程点亮困境母亲的“生命之光”

字体: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手记:幸福工程点亮困境母亲的“生命之光”

  新华社记者李恒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46岁的吴玉朝曾因家庭贫困彻夜难眠,父母年迈多病,丈夫创业失败欠下外债,一家人靠低保和零工勉强维生。

  2014年,孩子到县城读书,她咬牙租下房子,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打工,却始终找不到改变命运的突破口。

  直到2020年,镇计生协的一场宣传活动让她看到了曙光——幸福工程为她提供了5万元帮扶资金,并安排她加入民族手工技艺培训项目。

  从拿针生疏到熟练驾驭裕固族传统刺绣,吴玉朝不仅每月增收2000多元,三年后还在县城买了房,更成为非遗传承的骨干。她说:“幸福工程让我在传承文化的路上,找到了自己和家庭的新生。”

  吴玉朝的故事,是幸福工程三十年来帮扶36.48万名困境母亲的缩影。

  1995年,在老一辈革命家和爱心人士的倡导推动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有关单位发起“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

  三十载春秋,这项以“治穷、治愚、治病”为初心的公益事业,如同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用温暖的手为无数母亲托起生活的希望。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景星镇新华村。张建珍一家曾住在漏雨的土坯房里,靠种茶勉强维生。

  2022年,幸福工程的项目组来到新华村,为她提供种植技术、市场对接和创业支持。她牵头成立妇女合作社,带动100多名母亲种茶、制茶、直播带货。

  “从前围着灶台转,现在带着乡亲富!”张建珍的笑容里,藏着从困境中破土而出的坚韧。

  从西北戈壁到西南边陲,幸福工程的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份、973个项目点。截至2024年底,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3.26亿元,惠及人口154.28万人。

  它不仅提供小额资助、技能培训,更构建了“扶弱济困、扶智赋能、扶助健康”的多元帮扶体系。

  在新疆,幸福工程结合地域特点,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个体经营,帮助近4000个家庭脱贫;在福建,项目创新“整村推进”“幸福学堂”等模式,培训母亲25.2万人次,健康服务50.6万人次……受助母亲中,有人成为全国劳模,有人当选人大代表,更多人从依赖帮扶走向自主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幸福工程也开启新征程。2020年后,项目聚焦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推出“母亲健康帮扶行动”,为失能、独居等困境母亲提供上门护理、大病救助等服务。

  “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推动幸福工程项目服务对象更精准、帮扶模式更多元、合作伙伴更开放,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近日在幸福工程30周年工作座谈会上表示。

  帮助一位母亲,就是撑起一个家庭;撑起一个家庭,就是照顾整个社会。

  站在新起点上,幸福工程将继续做母亲们最坚实的同行者,让幸福的阳光洒在每一位母亲脸上,让希望的路在每一个家庭脚下无限延伸。

  大爱无疆,小善有为。这场以幸福为名的奔赴,仍在续写更温暖的篇章。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