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市场最前沿丨告别“失能的尴尬”,看智慧康养新升级-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24 17:35:09
来源:新华网

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市场最前沿丨告别“失能的尴尬”,看智慧康养新升级

字体: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题:告别“失能的尴尬”,看智慧康养新升级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刘祯

  在陕西渭南一家护理院,80多岁的刘奶奶因骨骼肌肉疾病完全失能,每天的护理工作既耗体力又考验耐心。

  “以前守着刘奶奶,一天里大半时间都耗在清理大小便上。如今,借助二便智能护理机器人,我能多抽时间陪老人说说话。”护工李冬(化名)说。

  这款智能护理机器人专注解决失能群体排便的护理难题。它嵌入在护理床上,感应到第一滴尿液,设备即自动启动,温水冲洗、暖风烘干,全程无需任何人工介入。这既能有效降低护理工作强度,也能帮助被护理者告别“失能的尴尬”。

刘奶奶在陕西某护理院使用二便智能护理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同样的变化,正在全国多地发生。在四川成都的护理院,一直照顾帕金森病晚期患者储奶奶的护工说:“以前清理时,她总不好意思地把头扭过去。用了机器人以后,老人家话都多了起来。”

  科技创新的温度,藏在对人的尊重与关怀里。

  谈及设计初心,江苏俏院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施东说:“让每个失能老人生活得更体面,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老龄化浪潮下,护理难题早已不是家事,而是社会大事。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超4000万。

  为让更多失能老人能够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照护,长期护理保险正在全国范围试点并推广,这也给护理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作为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江苏南通市探索将家用照护床纳入支付范围,其中智能化产品“二便智能护理机器人”价格降幅将超30%。施东说:“借助长护险,这款产品将走进更多百姓家。”

  目前,搭载“实时监测系统”的新一代护理机器人已进入测试环节,未来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老人的心率、血氧等健康数据,随着更多新技术的融入,其照护的精准度与便捷性还将持续提升。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智能照护,用技术迭代回应市场期待,让科技成为守护老年人尊严的坚实力量。”施东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供给”。

  采用仿生结构设计的外骨骼机器人正成为新型智能拐杖、喂饭机器人通过智能捕捉嘴部变化进行喂食、AI多模态照护系统有望让照护更精准……当前,科技与康养的融合正不断走向深入,“老有所护”的承诺正在加速落地。

  业内人士表示,长护险的发展需要拥抱大数据与高科技,推动更多智能化辅具设施的应用。

  当科技为护理注入新动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正转化为行业迭代升级的新机遇。这不仅是护理行业的“智”变,更是民生保障的“质”升。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