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回响|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11/27 11:05:59
来源:新华社

镜观·回响|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字体:

关起巫山峡,巴蜀是一家

自古以来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通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巴适游重庆,安逸走四川

两地共同策划精品旅游线路

推动文旅互补共赢、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着力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

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上图是游客乘坐游轮观赏重庆洪崖洞夜景(2025年5月28日摄);下图是游客在四川成都宽窄巷子新春光影艺术荟上欣赏彩灯(2024年2月10日摄)。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川渝两地推出“宽洪大量”(洪崖洞+宽窄巷子)、“资足常乐”(资阳+大足)等跨区域文旅品牌,以趣味化表达串联双城地标,在社交平台引发“双城打卡”热潮。

  2025年2月28日拍摄的重庆磁器口古镇。川渝地区将知名景点串珠成链,发布世界自然遗产主题游、长江上游黄金水道主题游、民族风情主题游等数十条主题精品线路,覆盖蜀道、石窟、古镇等特色景点,形成“行走的文化长廊”,吸引大量游客。

  2024年5月15日拍摄的重庆万州小桔灯生态文化旅游区及长江景象。川渝地区依托长江干流,串联以宜宾、泸州、重庆主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为中心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集聚区,打造长江上游生态文化旅游带。

  2025年1月24日,游客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沿口古镇游玩。沿口古镇位于嘉陵江畔,曾是水陆货运繁华、商贾云集的水码头,如今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城镇格局和古建风貌。

  2024年11月20日,游客在峨眉山金顶远眺群峰与云海。四川发挥峨眉山、乐山大佛、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遗产资源优势,协同联动乐山、眉山、雅安等地,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推动休闲度假旅游业态升级。

作为长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巴蜀大地文物古迹众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如今川渝两地携手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联合开展考古调查与研究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2025年10月5日,川剧变脸演员在重庆磁器口古镇长街宴活动现场与游客互动。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是川渝地区共同的文化名片。2024年,《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出台,规定两地要联合建立川剧保护传承合作机制、川渝川剧名家库和常备剧目、曲目、演出资源库等,通过定期联合举办川剧节、青年演员赛事、联合办学等方式,推动川渝协同开展川剧保护传承。

  这是2025年1月25日在重庆市铜梁区奇彩梦园景区拍摄的火龙表演。铜梁龙舞是历史悠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起源于明清时期,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融入了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等元素,演变为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兼具力量与美感。铜梁区出台一系列政策,形成上百人的传承人梯队,同时以“龙文化”为主题,大力发展文旅及龙灯彩扎等产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2025年1月16日,游客在重庆市永川区兴龙湖举行的2025年川渝新春年货文化节上体验皮影戏。本次文化节以“龙腾送祥瑞 蛇舞迎新春”为主题,通过新年民俗表演、新春游园、展示展销等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浓郁年味、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2024年12月16日,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修复青铜文物。近年来,川渝两地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转化利用,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白鹤梁题刻、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申遗工作。

  2025年6月24日,工作人员在重庆市大足区大足石刻文物医院采集石质文物数字化信息。近年来,川渝两地整合石窟资源,共建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联合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动巴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川渝地区结合消费新趋势

拓展文旅新项目、新业态、新体验

携手创建文旅品牌

联袂创新文旅产品

合力促进文旅消费

不断激发巴蜀文旅活力

  2025年10月16日,演员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中表演《润川化蜀》篇章。川渝联手打造“2025成渝戏剧双城记”品牌活动,推出杂技魔术展演、非遗展、数字艺术展等,推介“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文旅特色场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释放节会效应。

  2025年11月18日,来自川渝两地的21支合唱团在重庆忠县忠州大剧院参加第四届巴蜀合唱季总决赛,以歌声传递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活动品牌,巴蜀合唱季自创办以来,始终以歌为媒、以艺聚心,见证着川渝“文化同源、民俗同根、发展同向”的深厚情谊。

  2025年3月23日,“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暨第五届“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活动启动仪式在四川成都举行,选手们在启动仪式后参加踏春赏花定向越野赛。作为川渝两地联合打造的标志性体育旅游IP,“巴山蜀水 运动川渝”体育旅游消费季已成为推动区域文体旅商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

  2025年1月16日,演员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的川渝首届和美乡村才艺展演暨2025年川渝村晚活动上表演。活动以“川渝一家亲 携手向文明”为主题,13个文艺节目相继登台,生动展现川渝两地乡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勾勒出川渝乡村的和美画卷。

  2025年10月2日晚在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拍摄的无人机灯光秀。自2025年4月19日起,重庆在每周六和重大节假日开展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创作团队根据节点设计无人机图案,不断推出文旅、美食、非遗等系列题材。

  2025年11月1日晚,2025中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眉山彭山站)开赛前夜,游客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非遗市集和主题音乐会等多元文化活动中享受周末时光。近年来,彭山区积极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借助赛事开展一系列配套文化惠民活动,实现“一场赛事,多重体验”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

  摄影:刘潺 王全超 陈诚 唐奕 黄伟 江宏景 沈伯韩 王曦 胥冰洁 余鸿

  编辑:毕晓洋 虞东升 周荻潇

  新华社摄影部、重庆分社、四川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