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故宫百年|八方瑰宝见证文脉绵延-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11/28 12:35:01
来源:新华社

国宝画重点·故宫百年|八方瑰宝见证文脉绵延

字体:

故宫博物院守护的

历代文化遗存

不仅记录着明清宫廷的盛衰更迭

更彰显着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内涵

在“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

特展

第三单元“万千气象”展厅

展出藏品

赓续五千年历史之薪火

承载着文明演进的每一步印记

让千年文脉在器物光影中代代相传

 

这里既有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汉代青玉兽面纹璧的古朴庄重

春秋莲鹤方壶的灵动飞扬

与清代金瓯永固杯的雍容华贵

三者一字排开

虽相隔千百年

却共同承载着

国家永续、文明绵延的美好祈愿

这面汉代青玉兽面纹璧

玉色青绿

有大面积黄色斑

纹饰分为三区

以三道弦纹相隔

内区和外区

为四组环绕交错的夔龙纹

中区满饰卧蚕纹

两面纹饰相同

玉璧外圈一周阴刻古篆体乾隆御制诗

这件春秋青铜莲鹤方壶

形体巨大、纹饰新颖

整器以“分铸法”

将仙鹤、双龙耳与器身主体分别铸造

后结合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

多种工艺制作完成

充分展现出这一时期高超的铸造技术

也反映了当时青铜器上

动物造型肖像化的潮流

 

青铜重器象征礼制昌明

莲鹤方壶既承载典范之制

又延续创新之意

折射出中华文明于传承中革新的精神

清代金瓯永固杯

以八成金制成

直口、夔龙耳、象首式三足

杯身錾刻缠枝宝相花

镶嵌红、蓝宝石及珍珠为花蕊

金杯口沿一面錾刻篆书“金瓯永固”

另一面錾刻篆书“乾隆年制”

这件金瓯永固杯承载着岁首祈愿

在清代

它为元旦开笔仪式的御用礼器

在金瓯永固杯中注入屠苏酒

象征社会稳定、国运昌盛

 

这里也有跨越地域、国界的文明交响——

宫廷仿造少数民族器型的多穆壶

与比利时传教士制作的银镀金浑仪

相映成趣

勾勒出各民族交流融合

中外文明互鉴的壮阔图景

掐丝珐琅嵌宝石缠枝莲纹多穆壶

铜胎鎏金、圆筒形状

龙吞式的柄和流

盖顶嵌珊瑚珠为纽

壶身蓝色珐琅地上掐丝饰多色的缠枝莲纹

壶身三道横箍及壶侧壁竖梁为铜鎏金

皆錾刻缠枝花卉纹

足外壁阴刻楷书

“大清乾隆年制”款

 

多穆壶原是蒙、藏地区

盛装水或酥油茶的日用器皿

这件掐丝珐琅多穆壶做工精致

是民族器型与宫廷技艺的巧妙结合

这件银镀金浑仪

由当时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

于康熙八年制作

是小型的天体演示仪器

可以表现

太阳、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最中间的即为地球

还标注了

“亚西亚”“欧罗巴”等大洲的名称

造型上

承袭中国传统浑仪“上圆下方”的结构

但在刻度与设计原理上

则是当时中西科学结合的产物

 

这些来自八方的瑰宝

虽形制各异、渊源有别

却在“和合共生”的文化内核中一脉相承

以至和之音

回应百年之庆

百年大展用这件

中国古代宫廷雅乐中的打击乐器——

碧玉描金云龙纹特磬收尾

它以新疆和田青玉雕成

并饰以描金云龙纹

象征声教远播

四海同和

其对应的乐律是“太簇”

寓意“万物动生、簇地而出”

 

自古以来

中华文明始终崇尚

“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这类玉磬不仅是乐器

更是文明礼制的象征

 

当碧玉描金云龙纹特磬的

“太簇” 之音在午门展厅回响

这场跨越千百年的文化展览落下帷幕

却为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

奏响了新的序曲

它既是对历代守护者匠心坚守的致敬

更是以文物为媒搭建起的文明互鉴桥梁

让文化自信深植人心

百年回望

是守护也是传承

新程再启

未来之路繁花可期

策划:胡国香

主创:邱星翔、王宇轩

记者:杨湛菲

 

学术指导:故宫博物院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