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同动物的毛发不一样?大家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怎样的结构?……”5月9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三中学的科学课堂上,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观察动物毛发、制作实验样本、记录观察数据,争先恐后的提问,让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科学课指导教师谷洪应接不暇。“发挥启发式、探究式教育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家精神。”谷洪说。
2023年7月,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旨在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科学教育是激发青少年科学潜能、厚植科学精神的重要抓手。在《小视角,大视野——弘扬科学精神,探寻生命故事》课堂上,科学课指导教师通过动手实践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科学问题,通过数据记录与图像绘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察的严谨态度。
良乡三中生物教师赵晓萍认为,初中生物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培养科学素养、生态责任与人文情怀的桥梁。科学家精神的融入须通过情景化教学与跨学科实践实现,而东北虎的生物学案例则为“结构与功能观”“适应与进化”等核心概念提供了生动的教学切入点。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沉浸式学习,发现了生物学的独特魅力,也希望未来可以从事物种保护的研究工作”。
今年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活动采用讲座,舞台剧表演,科学实验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科学家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以科学家精神赋能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拥有聪明的脑、温暖的心和灵巧的手,一方面呵护学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课程中让青少年了解科学的魅力,让科学家成为青少年‘向往的职业’。” 授课教师谷洪说。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联合北京市房山区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三中学、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举办。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作为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宣传阵地和展示窗口,在推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开展科学家精神“三进一上”(进校园、进场馆、进企业、上网络)系列活动,举办特色主题展,开发沉浸式课程,开展微展巡展等方式,多形式多维度推动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走向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