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澳门11月12日电(记者郑直 韦骅)输了球的澳门三人篮球女队队员们并不气馁。主场作战的她们都是业余选手,12日她们以东道主身份出现在全运会舞台上与其他强队交手,是难得的机会。队员郑雅斯说:“说不定一生只有一次。”
东道主的身份,让她们的感觉大有不同。由于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当天也是项目的报到日,再加上第二天早上还有训练,队员们无法参加,但大家在酒店的电视上一起看了开幕式,“游入”体育场上空的巨型“鳌鱼”等文化符号则成为脑海中鲜明的记忆点。
“大家都是文化也差不多,天气也差不多,你知道,我们还共用‘湿气重’这个梗。粤语里边有一个词叫作‘同声同气’。”
“同声同气。”队长陈敏琪用普通话又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我想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澳门队球员陈敏琪在比赛中
此次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全运会,来自东道主的运动员不仅有了与强队交手的机会,也有了更多的参与感。
“我们在最近这一个月有看过全运会不同赛事的项目,有了积极参与比赛的心情。”陈敏琪说,“我们看了香港男子手球队的比赛,因为他们是第一次进四强。港澳都是特别行政区,大家的运动员可能多数都是业余的,所以看到他们有很好的成绩,我们也会很开心,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昨天辽宁队、广东队的五人制男篮半决赛我们也都有看。我觉得其实没有分什么粤港澳这样子,我们都会关注。像之前在深圳举办的女篮亚洲杯,还有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球队的比赛我们也都会去看。”令陈敏琪略感遗憾的是,澳门这边大学行政人员的假期不像学生那么多,因此还没有太多机会现场观赛。
出现在全运会赛场上的澳门女队格外符合三人篮球最初的感觉——一支草根球队。陈敏琪是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及资讯管理学系秘书,林颖霞是澳门大学的在校生,投进第一球的陈嘉怡是自由职业者,郑雅斯则是澳门海关的关员。

澳门队球员陈嘉怡(左)在比赛中
她们在青年比赛中就已认识,平时在澳门本地的业余俱乐部打球,保持着一周两到三练的频率。为了备战此次在家门口的比赛,以及很有可能出现的“小打大”的情况,球队还进行了针对性的力量方面的加练。
“在澳门打球要很有‘心’,就是心态要放得很好。”郑雅斯说,“因为我们没有赞助,也不是职业的运动员,下班以后晚上要练球,然后回家、休息,时间自己也要分配得很好。”
据郑雅斯介绍,现在澳门打球的女生越来越多,不过还是年轻梯队为主。如果打成年女子比赛,经常能够参加的俱乐部在六到七家左右,不论是三人篮球,还是五人篮球,“其实都是一批人,大家也互相都认识”。

澳门队球员郑雅斯(左)在比赛中
陈敏琪说,近年来,大湾区的比赛越来越多,她们和江门、中山、珠海等地的球队都有过比赛,最近一次则是全运会开幕前的2025大湾区3X3篮球巡回赛澳门总决赛,不过这支广东队还是第一次有机会遇到。“确实实力上比之前遇到的都要强,我们很开心可以有机会和这样子的对手交流。”
本次全运会第一场就面对强大的广东队,澳门队在比赛中有些慢热,随着比赛的深入,终于由陈嘉怡的篮下进攻打开球队的得分账户。虽然最终告负,但球队也逐渐找到比赛的感觉。
“我们澳门的队伍很少接触到这样大型的比赛,可能就是有点太兴奋了,以至于真正比赛的时候有点紧张。”陈敏琪说,“但我觉得第一场我们确实创造了很多机会,只是可能手感没有那么好,希望不要气馁,继续享受这个比赛!”
“所以很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机会一起比赛,然后希望在各大舞台上面可以看到更多澳门的选手。”陈敏琪的语气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