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澳门11月12日电(记者胡佳丽、王镜宇、韦骅)11日傍晚,与河南队的全运会小组赛刚结束,澳门女排主教练张嘉俊把队里的事情交代给两位助手,匆匆跨上摩托车,一路向北,朝着跨海大桥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坐落在澳门老城区的培正中学排球馆逐渐热闹起来,阵阵击球声和欢声笑语交织,女排校队的姑娘们换上球衣球鞋,为晚上的训练做准备。

澳门培正中学女排校队队员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王镜宇 摄
7点左右,夜幕降临。骑行约半小时后,风尘仆仆的张嘉俊停好摩托车,一边看看手表,一边快步走进球馆。系在双肩包上的十五运会参赛证件随着他的步伐左右摇摆,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他的忙碌。走进排球馆,他利落地动手架起场地中央的球网,招呼队员们开始训练。

张嘉俊在学校排球馆架球网。新华社记者 胡佳丽 摄
张嘉俊2000年从培正中学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返回母校从教已有21年。目前,他担任学校体育老师和三个年龄段女排校队的教练,还在本地一家排球俱乐部任教。在由12名业余选手组成的全运会澳门女排队伍中,有7人是培正中学的毕业生,她们有的是学校教师,有的和张嘉俊一样司职教练,还有的正在大学读书。

今年在大湾区举办的全运会对澳门女排意义非凡,作为东道主,队伍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正赛机会。多年以前,张嘉俊代表澳门男排参加过全运会资格赛,但是没有机会登上决赛阶段的舞台。他感慨地说:“感谢全运会在粤港澳三地进行,这给了我们参赛的机会。希望借助比赛,让队员们看到专业运动员是怎么努力的,以更好地鞭策自己,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其他的年轻队员。”

澳门女排集体合影。受访者提供
45岁的张嘉俊小腿肌肉线条分明,显示出排球与他生活的密切关联。加班加点对他而言是常态,辛苦与疲惫如影随形,但他从中感受到别样的幸福。
在学校,他常常上午9点就开始上课,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校队训练结束才能回家,有时中午还要带队训练。周末难得休息,他却常常要带领校队和俱乐部队参赛。作为澳门女排的主教练,他今年多次带队往返广东、香港热身、备战。4月和7月,球队两次与广东U20女排切磋。
“交流对我们提升水平非常有帮助。”张嘉俊说,“我们平时没太多机会跟力量大、身高高的球员打比赛。所以我常和广东的老师们联系,无论中学队、大学队还是专业队,只要有时间,我们都愿意去。”

澳门女排和广东U20女排合影。受访者提供
由于长时间的奔波和劳累,张教练的嗓子沙哑了许多,但总有一股力量支撑着他:“我的教练就是这样对我们的,所以我也这么对自己的学生。”
20多年前,张嘉俊还是一名中学生,教练一有机会就带着大家去深圳、台山、广州、中山、香港等地打球。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宝贵经历,学校球队的实力一直很强。如今,他尽己所能,延续着这份珍贵的传承。迄今为止,培正中学女排已在澳门的校际比赛中连续夺冠17次。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帮助队员们提升水平,并为澳门的排球发展作点贡献,将这种精神传递给青年队员。排球是团体运动,能够感受到大家一起努力的力量。虽然工作很辛苦,但看到队员们的进步,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他说。

11月11日,澳门队球员甄语嫣(右)在比赛中进攻。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全运会期间,张教练每天带队忙得不可开交,却仍放心不下校队的孩子们。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让朋友帮忙带队。“现在校际比赛已经开始,一定要保证她们一周两次训练。”
校队的孩子们把教练的良苦用心都看在眼里,训练时也更加认真刻苦。培正中学女排校队的源卓颖说:“张教练白天要指导比赛,晚上还赶过来教我们,非常辛苦。澳门队都是业余选手,她们这次和强大的职业选手交手,很勇敢。我们也会去现场给她们加油。”

“我除了喜欢澳门全队,还喜欢李盈莹选手,她非常强。虽然她有受伤,但还坚持打比赛,能去现场看她比赛,非常激动。”她补充说,“澳门的街边有很多全运会吉祥物和展板,电视上也有很多赛事宣传片,全运会的氛围很浓。我还很关注乒乓球的比赛,非常期待。”
晚上10点多,张教练和孩子们道别后,骑上摩托车赶回运动员酒店。第二天,他要继续与女排姑娘们并肩作战,共同迎接新的挑战。校队的孩子们则满怀期待,准备好给心目中的榜样张教练和澳门队大姐姐们加油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