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高通发明家徐晧:笃定基础研究 推动科技向前-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6/24 10:01:06
来源:新华网

对话高通发明家徐晧:笃定基础研究 推动科技向前

字体: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 题:对话高通发明家徐晧:笃定基础研究 推动科技向前

  新华网 凌纪伟

  有句话激励人心——越努力,越幸运。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设计领域优秀的华人科学家,徐晧既是努力的,也是幸运的。从4G到5G,再到未来的6G,多天线技术、毫米波技术和OFDM技术成为最重要的几项核心技术,而这些正是他二三十年来做研发的结晶。

  2003年加入高通后,徐晧一直处在移动通信技术研发的最前沿。2017年6月,徐晧迎来人生中的转折点。在国外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后,他受命出任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从一个“独善其身”的发明家,成为全球移动技术研发、合作与标准化的推动者。

图为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

  科研突破,要选最难走的那条道

  在同事和朋友眼中,徐晧是“天才学霸”“科学家的传奇”。但在他看来,“不管是个人职业发展还是学习,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天赋,只不过需要找到它。出生于医生家庭的徐晧,学医本该成为他最常规的成长路径。但因为从小就对数理化比较感兴趣,徐晧最终成长为一名移动科技创新的“技术大咖”。

  选择最难走的那条路,或许很苦很累,但却能改变世界。

  对于毫米波技术,徐晧有着一般人难以复刻的研究背景。从1996年起,徐晧就开始接触毫米波技术,他在博士生期间完成的毫米波传输技术研究,是当下5G通讯领域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当时,大家都觉得毫米波非常难,基本没有太多人涉足这个领域。”徐晧却坚信,只要用心做,自然会找到应用场景。“在一个领域,将别人没做过的工作做到极致,最终就会发现它的用武之地。”

  追求极致的人,往往不会被辜负——进入5G时代,毫米波备受瞩目。5G的一大突破在于引入波束成形技术和波束追踪技术,让毫米波支持移动通信。如今,5G毫米波正在快速应用到人流密集区和工业级等广泛场景中,进一步释放5G的全部潜能。目前,全球48个国家及地区的190多家运营商正在投资毫米波技术。而在二三十年前,那时的徐晧并没有意识到毫米波会有这么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正是科学和工程领域比较有趣的地方——不断探索一些新的方向,做出一些新的突破,然后推动科技向前发展。”徐晧说。

  创新的秘诀就是要先人一步,眼下,徐晧非常关注6G的研发方向。他说,“未来6G中的很多技术,可能都是今天没有做过的,或者认为不可能的。在某一个特定阶段,这些迭代可能是难以实现的,或者存在很多技术瓶颈,然而一旦被开发出来后,就会变得非常有效和流行。”

  合作共赢,开启5G商用大合唱

  2019年是全球5G商用元年,一些国家拿到了5G商用的第一批“船票”,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在全球5G商用这场大比拼中,中国拔得头筹,在5G商用部署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161.5万个,占全球5G基站的60%以上,登录5G网络的用户已经达到4.5亿,占全球5G登网用户的70%以上。

  5G不是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的大合唱。中国5G的成功,也是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的一个缩影。

  5G比原计划早一年商用,包括徐晧在内的全球科学家们紧密携手,提前完成了研发、构建原型机、推动国际标准制定、与合作伙伴互联互通测试等一系列工作。回顾高通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推动5G商用所做的工作,徐晧记忆犹新、倍感自豪。从他的介绍中,不难看出,这些合作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

  2017年底,高通携手中兴、中国移动一起实现了端到端5G新空口系统互通,这是全球首个基于手机端和终端的5G系统互通。2018年12月,高通与中兴合作完成了全球首个独立组网规范的5G新空口数据连接。2019年11月,高通和中兴完成了中国首个基于智能手机的5G毫米波互操作性测试。

  “这些首发通信为5G商用提供保证,既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又证明了技术的稳定性,这为5G提前商用打下了基础。”徐晧表示,无论从研发、标准、产品的角度,高通都与中国伙伴做了大量工作,最终为5G在中国乃至全球商用贡献了力量。

  亲身经历过,往往才会感触至深。从2000年至今,徐晧一直从事通信行业,这期间,他亲眼见证了中国力量不断向国际舞台中央靠近,直到进入5G时代,中国企业成为不可忽视的角色。

  “从3G、4G到5G,在国际标准中,中国公司的参与越来越深。”徐晧认为,不管从5G基站数量还是5G终端连接数来说,中国都是全世界排名第一,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在5G商用上走在了最前列。

  如今,全球每个启动5G商用的市场中,都有中国厂商的身影。尤其令徐晧自豪的是,全球前十大手机厂商中,中国占了七位——他们都是高通的合作伙伴。

  凝聚力量,探索更多创新可能性

  法国作家法朗士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做科研,就是要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探索更多未知、更多可能。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学科之间、技术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学科交叉研究,蕴藏着许多科学发现。科技创新、突破与发展,越来越依赖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目前,徐晧和研发团队不仅关注无线领域,也将研发视野拓展到了AI(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AI等技术在机器人上的应用等等。他认为,5G会对AI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AI的很多应用也可以通过5G来实现。“AI也是可以支持5G的,例如在Release 18中,我们研究的就是如何通过引入AI,把移动通信做得更好——这是与先前研究相反的一个方向。”

  从自己做研发,到带领团队一起做研发,再到负责整个中国区的研发,徐晧需要站在研发领导者的位置审时度势。他不仅要激发每个人的潜力,还要掌舵定锚研发方向,为开创未来凝聚力量。

  “我不希望成为一个监督的角色,我希望团队里的每个人,能够有自我的驱动力,去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徐晧说,要根据不同人具备的不同能力和不同兴趣,帮助团队成员找到他们适合做的事情。

  做基础研究,可以是目标导向的,但也要鼓励自由探索。“研发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工作,与很多其他工作不一样,我们需要的是创新,这是观念上很重要的一点。”因此徐晧一直努力,为研发团队营造一个开放、自由、没有压力的工作状态,让他们心无旁骛,踏踏实实把创新这件事情做好。

  十年磨一“G”,在移动技术迭代的数个周期,徐晧都堪称浪尖上的“幸运者”。但作为技术背后的“发明者”,徐晧只是希望能专注其中,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高通“发明—分享—协作”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创新是这家公司的生命力所在。身为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去证明,高通有实力与合作伙伴在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共赢新机遇。

【纠错】 【责任编辑:凌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