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角逐虽为争夺即时零售市场,但若平台能坚持用真金白银拉动消费,重构利益分配,带动就业,真正做到“卷自己不卷商家,补用户也补骑手”,那不仅有利于促消费,也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如果外卖界要写大事记,那2025年7月5日必须记上一笔——当天,美团毫无征兆地放出海量免费饮品券和外卖优惠券,瞬间引爆流量,APP忙到闪崩,商家订单满墙。截至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突破1.2亿单。
美团“闪击”式大促,被广泛解读为对淘宝闪购攻势的回应。此前,淘宝闪购宣布启动500亿元规模的平台直补计划,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在保障商家利润空间的前提下,全力撬动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开战,消费者“躺赢”。社交网络这两天再度被“薅羊毛”晒单刷屏,“3000块花出1万块感觉”的感慨比比皆是。商家和外卖小哥单量暴增,有的骑手日收入破千元。
质疑声也有。在公众对平台竞争合规性愈加敏感的今天,难免产生疑问:巨头们如此“撒钱”,真的健康吗?对此,淘宝、美团均承诺此轮补贴由平台承担,不转嫁成本,不挤压商家。这一点需要社会监督。
补贴换市场是互联网企业的竞争策略,而竞争本身就是市场活力的最强注解。正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淬炼出如今的行业巨头,构建起覆盖电商、外卖、打车、移动支付的庞大基础设施与成熟商业模式。平台企业的竞争,不仅深刻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助力我国移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全球领跑,为如今角逐人工智能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竞争带来机会。人们渴望那种生机勃勃、热气腾腾,人人有奔头的繁荣气象。但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等不来的,它需要各行各业敢于投资、勇于拼搏,共同驱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跑起来。
相较中小企业,头部平台企业更有实力率先出手。此轮角逐虽为争夺即时零售市场,但若平台能坚持用真金白银拉动消费,重构利益分配,带动就业,真正做到“卷自己不卷商家,补用户也补骑手”,那不仅有利于促消费,也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更关键的是,自从开打外卖战,“闪购”概念迅速普及,消费习惯逐渐养成。7月7日,随着淘宝闪购宣布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整个即时零售市场正以惊人速度增长,平台投入起到了做大蛋糕的效果。
也要看到,匆促开打的闪击战尚有不足:部分商家“被”参与,免单过多易致浪费;日常促销中,商家分担压力仍大,如果外卖战继续打下去,连锁店尚可支撑,单体店、小店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被挤压,行业可持续性发展有待观察。
订单涌来时,汗水比算法更懂得什么叫“即时”;补贴退潮后,健康生态比订单数量更能筑牢根基。未来竞争的关键,不仅在于扩大市场规模,更在于把握平衡:让消费者得实惠,让商家有利润,让骑手增收入,杜绝虚假宣传与不正当竞争。平台还需优化活动机制,引导理性消费,避免食品浪费。在合规的框架下,我们期待这场竞赛能赛出更公平的规则、更健康的生态、更有韧性的供应链。